街上节气氛围的装饰和布置越来越喜庆,
然而繁多的传统习俗,
却好像被遗忘在遥远的记忆中了;
我们不禁疑问:
年味都去哪儿了?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。
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等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、耍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
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感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,丰富家长和孩子们的生活,增进亲子情感交流,体验过节的欢乐气氛;3月2日,艺朝艺夕金昌路培训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节活动。
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组织学员及家长,以家庭为单位,带领小学员们猜灯谜,做灯笼,通过自己动手DIY,加深对传统民俗的认知和理解。
【猜灯谜】
下面有一些灯谜
家长朋友们不妨跟孩子们一起猜一猜吧
谜面:尖尖的长嘴,细细的小腿,拖一条大尾,疑神又疑鬼(打一动物)
谜面:身披花棉袄,唱歌呱呱叫,田里捉害虫,丰收立功劳(打一动物)
谜面:上下一体(打一字)
谜面:四个晚上(打一字)
谜底:狐狸; 青蛙;卡;罗
▼
【做灯笼】
你知道为什么要做灯笼吗?
灯笼,又称灯彩,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。
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
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,
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,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。
简单的做灯笼,
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,
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DIY手工灯笼又叫涂鸦绘画灯笼,适合亲子一起互动制作。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中意的图样、形状,用各种颜料笔,充分发挥想象,在灯笼上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描绘元宵气氛的色彩,为想象插上翅膀,感受到千年传统的文化魅力!
一起来看看
小学员及家长们亲手做的灯笼吧!
尽情的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,
这些作品都可都是独一无二的呢!
在这次的活动中,我们制作灯笼的环节虽然不难,但也体现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。通过“情景+体验”的活动模式,专注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建立。


